谢惟刚在教室后排调试算法,手机屏幕亮起,是许琳舟的名字。动作一顿,眸色沉下去。他抬眼扫一圈周围,神情未变,几乎是在铃声第一声落下的瞬间,已蹭地从座位起身,叁步并作两步穿过满是程序员和集训生的狭窄走廊,快步推开防火门。
楼道另一端安静得仿佛真空。他站在水泥台阶和裸露墙皮之间,用比刚才低几个色调的声音接起电话:“喂?”
那头顿了一秒,传来许琳舟别扭而迅速压平音调的声音:“……我问你个事。你上次不是搞那个什么分析我打球动作的算法嘛。”
“嗯。”
“能不能帮我跑一下山城那个……陈璟仪?明天比赛前我要知道她节奏破绽在哪。”
“……当然可以。”谢惟轻轻笑了,“你终于想起来找我?”
“切,我这不是看在比赛份上。”她回得很快,然后补一句:“你要能搞出点有用东西,我就勉强算你功劳一半。”
谢惟没吭声,但嘴角那抹难掩的愉悦清晰极了。他敛去眼底情绪,目光却已迅速燃了亮起。
“给我一点时间。”他语调平静,“晚上九点前把她的数据发给你。”
挂断通话后,他立刻返身回机房。二十多排桌子上的键盘声杂乱如雨,而他迅速拎起自己的电脑包,自主切换进入“勿扰模式”。
对他而言,这些数据本来就已准备了一套自动清洗脚本,只需套用前次为许琳舟设计的算法模版,修改几个目标识别模块就能直接开始运行。
打开视频资料,是陈璟仪半年前参加U18巡回赛南宁站的一场比赛。她打法犀利、步幅扎实、杀球速度惊人。
机器分析进度条刷刷前进,屏幕一行行蹦出帧数据、关键点标签。灯光打在他面颊轮廓,眼睛里满是冷色反光。
谢惟聚精会神地筛查、比对。十几分钟后,程序弹出关键提示:右手底线回合下,陈璟仪每遇持续四拍以上的对拉,正手步伐移动显着减慢,防守斜线区域空档增大,尤其在高强度回合的第六拍后,对下旋斜线球反应迟缓,回球落点升高、质量骤降。
他将核心数据导出至PDF。文档最下方,他加了一行灰色小字:“给你的对手多几发下旋。”
发出那份PDF文档后的两分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3页